其他
历程 | 博物馆里的实习记录
2016年8月18日,从开始推送博物馆的实习募聘信息至今已一月有余,期间,我们也如期的迎来了与我们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新朋友。
在此特别感谢为我们转发募聘信息的朋友们。从募聘起始,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感动,无数的看着朋友圈乃至微信群里全都是朋友们为我们转载的信息,内心是说不出的感慨与喜悦,感谢朋友们对我们的支持与关注。
附一段名为稚谷友的留言:
在此,突然想到了一句话:
今天,我们选了黄芊华同学几天的实习记录(博物馆实习的一天),来为朋友们做一个系列分享!
2016.08.08 第二天
由于我的主要任务是着重于砚台方面的学习,于是我把学习古代砚台的第一步工作在馆内的砚台展厅内进行。这里古代砚台的种类繁多,其中多为珍贵罕见的文物,有邺都官瓦、中原泥砖、泽州澄泥、鲁地澄泥、豫北绞胎、窑器磁具等,但是唯独没有选取任何石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就藏在阎老师的《研砚—泥陶》这篇文章中,原来是阎老师特意以此表达对刘新园先生的怀念之情,同时向刘先生在古陶瓷研究所取得的伟业致敬。由此,我对这个砚台的展览又有了新的认识。
解答完心中的第一个疑问,我忍不住掏出相机,把这些精美的古砚都拍了下来,作为我接下来学习的重要参考,慢慢我这里陈列的都是澄泥砚,大概分为几种:抄手砚、箕形砚、辟雍砚、龟形砚、风字砚还有暖砚,这些澄泥砚对于我来说都是新事物,因为生于端州的我,对端砚并不陌生,但是这些澄泥砚还是让我涨了见识。因为被这个新事物细腻的质感所吸引,我连忙翻阅更多相关的资料,得知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尤其讲究雕刻技术,品种繁多。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在这种一砚难求的今天,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的澄泥砚,我感觉我获益匪浅,这种是视觉的满足是无法言喻的。
在一天的学习中我发现砚文化博大精深,它见证了数千年文明的传承,这需要我的不断深入探索和发现。对于接下来学习砚文化的无限未知,我坚信我寻根问底的精神会让我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6.08.010 第四天
从时间先后上说,箕形砚的出现比抄手砚要早,出现在隋朝。所以先看一下箕形砚的形制特征(如图一、二)和发展历史。隋唐时期的砚形以箕形为主, 造型就像生活中的簸箕,或称“风”字形。最常见的箕形砚有两种, 一种内无褶痕, 砚底部有两足, 砚首落地, 砚首内深陷, 为早期制品;一种内有褶痕,砚底两足, 砚首略成方形, 底落地, 砚首内深陷, 为晚期制品。箕形砚便于聚集墨汁, 有较强的实用性。
而抄手砚就出现在宋代,它是从唐代的箕形砚演变而来的,宋代抄手砚最显著的特点(如图三、四)长方形前宽后窄、砚的地步挖空、可以直接用手抄底托起。最早期的抄手砚是倒梯形,上宽下窄,砚堂和墨池相连成斜坡式,它的外形和砚堂的形式都跟箕形砚相似,是箕形砚的新发展,因此称抄手砚为箕形抄手砚。到了中期(宋代中叶至明末)抄手砚为长方造型、砚身偏高、砚形偏小,砚堂平坦而浅,墨池窄小而深;看似长方,实际上并非标准的长方形,其砚面上宽下窄,砚身后高前低,这宽窄、高低之间的差距虽然不明显,但以几何形而论仍为梯形。(图三、四澄泥抄手砚)
原来,抄手砚是箕形砚的后发展,怪不得二者在外形上有相似之处。不过,我现在所学习到的砚台知识都只是冰山一角、且较为片面的。砚台的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我决定明天对砚台文化进行更深入且更有序列的了解,以学习到更加全面的砚台知识,丰富我对砚台的认识。
2016.08.16 第九天
今天我来对辟雍砚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点的了解,辟雍砚又叫璧水砚,是南北朝至唐初盛行的一种砚式。以陶瓷质为多,圆形,砚面凸起,砚面与砚壁之间形成一圈环形砚池,砚足一般为蹄形、水滴形或圈足。因形制类似于古时的辟雍,所以称其为称“辟雍砚”。
据我所了解,魏晋至隋唐时期出现的辟雍砚形式演变分为5个时期。第一期:三国至西晋时期。主要特征为:砚心微微弧凸,典型子母口,砚池内壁较直,底附三个兽形(一般为熊形)矮足。第二期:东晋至南朝刘宋时期。主要特征为:砚心弧凸较前期明显,但弧凸幅度仍然很小;子母口开始退化,有的砚池内壁微敛,甚至有的子母口完全退化为侈口;底部仍为三足,但兽形足少见,多为蹄形足,且较前一期有所增高。第三期:南朝萧齐至南朝陈时期。主要特征为:砚心有弧凸与上凸呈台面状之分,凸出均十分明显,砚心最高处一般均至砚口,有的甚至高于砚口;口部不见典型的子母口,但口外壁多装饰有凸弦纹;底部一般附有4~8个蹄足,较前期普遍增高,也有附水滴状的,足数可达十足以上。第四期:隋至唐初。此主要特征为:多为上凸呈台面状的砚心,弧凸者较少;多在砚外壁的最上部与最下部各饰一道凸弦纹作为装饰;所附砚足均在五足以上,其中以十足以上居多,还出现了镂孔圈足、堆塑圈足以及多蹄足下附垫环的形制。第五期:盛唐至晚唐。此期是辟雍砚的衰退期,主要特征为:砚心均上凸呈台面状;足多为蹄足下附垫环的形制。
看着文字跟图片的描述感觉的还是需要点时间去吸收各个时期的砚形特征,而且内心十分渴望把各个时期的辟雍砚形实物都观摩一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加深我的印象,但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就只能观察馆里的辟雍砚和上网搜集图片来一一对比。看来需要吸收这些知识点还是更详细的资料,慢慢积累。
投稿邮箱
wymuseum@163.com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粹
博物馆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09:00-21:00,周一闭馆
地址
深圳市龙华新区梅龙大道与东环二路交叉口龙华文化中心三楼
电话
0755-81781731
·END·
历史·传承·文物